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立足安徽、面向全国能源动力领域的相关企业及科研设计院所,培养具备扎实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能源动力和节能减排领域的基础理论、技术及研究方法,特别是冶金过程中节能与环保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熟悉能源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从事能源动力工程设计、技术研发、运行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5年左右能够:

(1)独立从事能源动力工程有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等工作,具备相关资质的素质和能力;

(2)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相关法律、社会和经济等因素分析和解决能源动力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3)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在能源与动力相关领域担任重要职务,具有实战经验、职场竞争力和管理能力。

二、毕业要求

(1)获取和应用工程知识的能力: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1:掌握解决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知识及其应用;

指标点1-2:掌握解决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的电工、物理等工程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指标点1-3:掌握解决能源与动力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2)问题分析的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识别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

指标点2-2: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概念、原理、方法,分析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的成因并给与准确表达;

指标点2-3:能够运用相关的原理和知识,通过查阅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的性质、特征及采用相关的技术,并获得有效结论。

(3)创新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1:了解并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够以报告、图纸或实物的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指标点3-2:能够针对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的特点制定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

指标点3-3:能够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体现一定的创新意识。

(4)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或专业知识,根据研究对象特征选择可行的技术路线,制定具体的实验研究方案;

指标点4-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根据研究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并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实验研究;

指标点4-3:能够考虑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中涉及的影响因素,正确采集和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1:掌握现代仪器、制图工具、信息技术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2:能选择与使用现代仪器、制图工具、信息技术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环境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指标点5-3:能够选用或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分析与评价工程与社会关系的能力:能够基于能源与动力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1:熟悉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指标点6-2:能够客观评价能源与动力工程项目的实施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理解与评价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1: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对人类与社会的责任;

指标点7-2:能针对实际工程项目,分析与评价工程实践对人类、环境和社会造成的损耗和隐患,并能够采取合理的手段降低或避免其不利影响。

(8)遵守职业规范的素质: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8-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

指标点8-2: 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8-2具有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并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9)承担个人和团队角色的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指标点9-1: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指标点9-1: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能胜任多学科背景下团队中的个体及成员的角色与责任;

指标点9-2:能组织多学科背景下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10)有效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能够就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1:能通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2: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理解并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指标点11-1:理解并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活动所涉及的重要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指标点11-2:能够将相关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能源与动力工程方案制定、工艺设计与优化中。

(12)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2-1: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了解知识拓展和能力提高的途径;

指标点12-2: 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需求,采取适合的方式自主学习,适应发展。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专业技能

培养目标2

职业素养

培养目标3

职业成就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

毕业要求3:设计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4:研究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


毕业要求7:可持续发展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



毕业要求10:沟通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


三、主干学科

能源与动力工程

四、核心课程

基础主干课: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料及燃烧学、系统节能。

方向主干课

方向1(热能工程)-金属学与热处理、火焰炉热工及构造、工业电炉、耐火材料及筑炉工艺学;

方向2(动力工程)-锅炉原理与设备、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

方向3(制冷工程)-制冷原理与设备、低温技术基础及应用、制冷装置自动化、制冷系统设计与计算方法;

方向4(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太阳能利用技术与装置、材料物理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生物质能转化原理与技术。

五、双语、全英语教学课程

传热学、耐火材料及筑炉工艺学、专业英语[能]、科技论文写作

六、学制、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学分与学位授予条件

(一)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模块

必修

学分

选修

学分

总学分

备注

通识教育课程

41

6

47


学科大类平台课程

40


40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24.5


24.5


专业主干课程

13.5

12

25.5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33


33


合计

152

18

170


第二课堂

6



创新2学分,创业2学分,社会责任2学分

其中:

类别

学分数

比例(%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48

28.2

选修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18

10.6

以下为工科专业填写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学分(≥15%)

35

20.6

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学分(≥30%)

53

31.2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学分(≥20%)

35

20.6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学分(≥15%)

47

27.6

(二)学位授予条件:符合学校关于授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条例要求。